中国股票配资网-专业配资网-做杠杆炒股 雷军谈小米造车:在万分之一希望中,直面赢家通吃的残酷战场(上)
你的位置:中国股票配资网-专业配资网 > 专业配资网 > 做杠杆炒股 雷军谈小米造车:在万分之一希望中,直面赢家通吃的残酷战场(上)
做杠杆炒股 雷军谈小米造车:在万分之一希望中,直面赢家通吃的残酷战场(上)
发布日期:2025-02-02 21:25    点击次数:192

做杠杆炒股 雷军谈小米造车:在万分之一希望中,直面赢家通吃的残酷战场(上)

引言:做杠杆炒股

在商业的风云变幻中,雷军曾坚定表示不想造车,然而局势的演变却让小米走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。

2021年,究竟发生了什么,让小米从拒绝到决定投身造车这场“向死而生”的战役?让我们一探究竟。

本文电子平哥将通过小米创始人雷军的角度,讨论关于小米汽车是怎么诞生的,以及这期间遭遇了哪些挑战,又是如何应对和解决的。最后一步一步成长到现在。

你造车是自己除了造手机以来,第二件最想做的事情吗?

雷军:我觉得造车这件事情呢,就我个人角度来讲啊,我是不想干的。

因为整个新能源汽车,其实在过去10年是一个很大的风口,很大的风口,而且我也很有幸,我们顺为投资是蔚来、小鹏的第一批投资者。

展开剩余88%

所以在过去时间里,我知道这个行业有多热,其实他们俩也老撺掇我造车,但是,我是果断的拒绝了。

而且在我们公司内部,也发起过两次造车的讨论,都被我否决了,甚至到后来我禁止公司讨论造车。

为什么我不想造车呢,主要还是想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。

第一,我主要看到李斌跟小鹏造车挺不容易的,我觉得造车还是挺复杂的一件事情,

第二,我觉得我们的手机进步很快,在迈入高端机的方面做的也不错啊,但是,跟人家苹果、华为比还是有很大差距。

我觉得我们还是要聚焦我们的业务,争取把手机业务能够做到全球数一数二。

风口来了的时候,猪都能飞起来?

雷军:因为我说过风口的猪,所以,很多人认为我是个机会主义者,其实恰恰相反,我是一个非常长期主义的人,我是长跑型的选手。

我跟大家分享过,我有一段时间是天天跑步+走路每天10公里。就这一件事情,我坚持干了将近一年多时间。总共走了将近300多公里。

后面为什么没有继续这么干,是因为我后来膝盖骨裂啦!

在我刚开始跑步的时候,很多人都劝跑步一定小心,我心里想我跑了一辈子步,这有啥技术嘛,结果因为可能在冬天跑步的时候那个预热做得不好,就导致膝盖骨裂啦!所以,还是要小心。

第二件事我是一个特别执着的人,所以我觉得我们专注把手机干好。事实上,目前小米手机我们干的确实还不错。

造车的契机,调研出来的结果

到后面是董事会在讨论,我们要不要造车,因为苹果在造车、华为也在造车。并且他们都造了很多年,在会上我还坚持反对。

最后大家说,要不我们先调研一下吧。我们就组了个七八个人的班子,准备花费3个月的时间做调研。

在调研之前我觉得,这不调研也不要紧吧。因为我投了两家车厂,汽车供应链我投了至少上百家。

所以你说造车我很了解吧,我又不是很了解,要是说我不了解,我又投资两家车企和那么多汽车供应链企业。

为了把调研这件事做好,我们开了250场会议,几乎调研了全行业。调研完我们吓了一跳,我们以为我们专注手机是正确的,结果这个世界变了,手机跟汽车已经开始融合了。

变成了一个行业的啦!变成你要么造车,要么做手机。非常简单。

而且发现特斯拉要做手机,蔚来也做手机啦!甚至我在拜访一位传统车企的董事长时,他告诉我说:智能电动汽车不就是一个大号的手机,带4个轮子吗?

在那一刻,我瞬间明白两个行业融合啦!那时,还是在2021年的时候。

那个时候造车的车企都是风生水起,车企的市值都高的不得了,特斯拉,市值将近7000-8000亿美元,小鹏市值500亿美元,而小米市值只有700-800亿美元。你看基本上都比小米高。

那么新的问题出现了,智能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融合了?变成一个行业了。

那么,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要不要干?

第一,如果小米不是继续处于上升的情况下,那么优秀人才就会选择去做新能源汽车了?并且各个车厂已经挖了我们不少人了。

第二,由于手机很重要,车也很重要。那么如果我们不进步,造车的人也在想,我们也能做手机啊。这变现的挤压了我们小米未来的竞争力。

这一下子就变成小米的生存问题?当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,就说你做手机就是在做车,做车其实也是在做手机,因为它本身就是智能化的事情,就已经到了不得不干的地步啦!

既然不得不干,我们就面临第二个挑战,当你去干的时候,你能不能干的赢?

雷军:我跟别人不一样,我有底线思维,我先想输了怎么办?不是一上来想我怎么干赢他们。

我用终极思维分析,因为手机行业我们干了15年了,都是赢家通吃,互联网行业更是如此。那么汽车既然和手机一样,就意味着车有了手机的属性,有了消费电子属性。

肯定也是赢家通吃。所以,我觉得最后全球可能就只有5-8家车企能够活得下去。

任何智能化的产品他的边际成本投入特别高,比如说:投智能驾驶,投芯片,你投资这些东西,它的研发成本很高,可是一旦成功了以后呢?它的复制成本很低。

以金山软件为例,你前期研发一个东西花了很多钱,但是,只要做完了以后。你卖的时候,那个成本就很低啦!

所以,你只要在前期玩了命的,在研发,在技术上投入大量资金做出一个好的产品出来,你就可以横扫一片啦!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行业和消费电子能够赢家通吃。

为什么过去的汽车不能够做到赢家通吃呢?

因为过去的汽车是以机械工厂为主的,无论怎么加新的技术,你始终还是发动机,各种钢铁,变速箱这些为主。

你每一台的汽车的边际成本一直存在。它跟高科技不一样,所以,没办法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,这也是为什么车企竞争了140年,还是有很多的车企存在。

可是,一旦开始智能化以后。他就一定会赢家通吃。既然赢家通吃,未来全球最多就只有5-8家车企能够活得下去。

我们在数数有那些厉害的车企,像苹果,结果苹果干了十年不干啦!真是让我们五味杂陈啊。但是,也有一点小窃喜,少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。

苹果用户就可以成为我们的客户,还有华为,特斯拉,比亚迪,丰田,大众和造车新势力蔚小理。后面还有很多车企,竞争压力非常大。就感觉没有生存的空间啦!

赢家通吃最可怕的地方在哪里呢?那就是不管你前期花了多少钱,做了多少事情,如果你活不到最后。

那这个市场就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。如果是这样,干了还不如不干,浪费那么多钱,不如分点红,干点别的事情。

现在很多人喜欢追热点,这个东西热就使劲花钱砸,但忽略了每一个成功者背后可能有无数人倒下挂掉。就像马云说的:今天很残酷,明天很残酷,后天很美好,很多人死在了明天的夜里。

既然我们意识到汽车就是这么一个行业。

又面临了第三个挑战,如果下场造车90%的可能会输,怎么能保证自己在最后活下来的那几家里面?

这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情,因为有可能你到头来就是一场空。

所以,我把它定义为向死而生的道路,因为成功的机会不是百分之一,可能是万分之一,那么,怎么把万分之一的可能变成百分之百,需要下很大很大功夫思考。

如果造车不成功,没钱了公司肯定会关门?

因为创业我还是有经验的,我非常清楚作为一个外行,跨行业到一个新的领域,失败的概率高的吓人,肯定要交很多的学费,甚至可能会失败,那我们还要不要干?

如果真的要干这件事,我觉得至少要需要100亿美金?才有一线生存的希望,公司也专门开了4次高管会,2次董事会讨论。最后,董事会同意。

但是,必须是雷军你牵头去干,就这样确定了,我们要干造车这一件事情啦!

当时,决定造车的时候,我并不是很兴奋,反而是有一种我不下地狱,谁下地狱的那种自我成就感。觉得有非常大的挑战,

但是,干了一段时间,又会发现其实也蛮有趣的。

未完待续做杠杆炒股。

发布于:广东省